[发明专利] 制造DRAM电容器的方法 – CN114068416A 全文链接一 全文链接二
基本信息 | |||
---|---|---|---|
申请号
|
CN202010763312.3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68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真芯(北京)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 ||
申请人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3号
|
||
发明人
|
许民;张铉瑀;吴容哲;姜东勋;杨涛;李俊峰;王文武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DRAM电容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半导体基板上依次形成阻挡层、第一模制层、第一隔离层、第二模制层、第二隔离层和牺牲层后,使用光刻胶的曝光与刻蚀技术形成多个孔;利用所有的孔沉积下部电极后,形成多个圆筒形下部电极,使用刻蚀技术将第二隔离层之上作出下部电极外侧的环形侧墙;利用所述环形侧墙刻蚀第二隔离层、第二模制层、第一隔离层和第一模制层,留下的隔离层形成下部电极的支撑体。通过以环形侧墙作为掩膜,刻蚀去除其他模制层和隔离层,能够简单的形成支撑体,降低工艺成本和生产时间。使电容器即便具有非常高的高宽比,也不会倾倒,能够根本性地解决电容器倾倒的问题。 | ||
主权项
|
1.一种制造DRAM电容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半导体基板上依次形成阻挡层、第一模制层、第一隔离层、第二模制层、第二隔离层和牺牲层后,使用光刻胶的曝光与刻蚀技术形成多个孔;利用所有的孔沉积下部电极后,形成多个圆筒形下部电极,使用刻蚀技术将第二隔离层之上作出下部电极外侧的环形侧墙;利用所述环形侧墙刻蚀第二隔离层、第二模制层、第一隔离层和第一模制层,留下的隔离层形成下部电极的支撑体。 |
IPC信息
|
|||
---|---|---|---|
IPC主分类号
|
H01L21/8242 | ||
H 电学
H01 基本电气元件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未包含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8242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结构(DRAM)〔6〕 |
法律状态信息
|
|||||
---|---|---|---|---|---|
法律状态公告日
|
20220218 |
法律状态
|
公开 | 法律状态信息 |
CN202010763312 20220218 公开 公开
|
代理信息
|
|||
---|---|---|---|
代理机构名称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姓名
|
刘广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