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 一种电喷雾离子化源及应用 – CN114068289A 全文链接一 全文链接二
基本信息 | |||
---|---|---|---|
申请号
|
CN202111402695.2 |
申请日
|
202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68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
申请人地址
|
116023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路457-41号
|
||
发明人
|
陈创;杨其穆;徐一仟;蒋丹丹;李海洋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离子迁移谱的电喷雾离子化源。电喷雾离子化源中,毛细管喷雾针同轴放置于内部通有高流速气体的气流微孔道中并进行密封固定,构建鞘流气辅助电喷雾,产生稳定的电喷雾离子流;同时,气流微孔道中高流速气体还对毛细管喷雾针的喷雾尖端进行冷却,避免因高温气氛蒸发毛细管喷雾针中喷雾溶液而产生电喷雾停喷现象的发生;毛细管喷雾针产生的带电雾化小液滴,被进一步引入高强度直流极化电场中进行二次极化电离,带电雾化小液滴碎裂成尺寸更小、带电荷数量更多的带电雾化微小液滴,使其更容易实现完全去溶剂化,同时提升目标样品的离子化效率。本发明所公开电喷雾离子化源将鞘流气辅助电喷雾和强电场极化电离两种技术相结合,具有喷雾稳定、耐受高温气氛、离子化效率高等优势,适用于液相色谱与离子迁移谱的联用。 | ||
主权项
|
1.一种电喷雾离子化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毛细管喷雾针(1)、离子聚焦电极(2)、喷雾对电极(3)和场极化电极(4);毛细管喷雾针(1)为带有轴向通孔的毛细管,离子聚焦电极(2)为左端密闭、右端开口的圆柱形筒体,筒体内部的左侧底面为半球面,半球状底面与筒体同轴,于半球状底面沿轴线方向开设有通孔A,毛细管喷雾针(1)一端穿过通孔伸入至筒体内,另一端处于筒体外部,毛细管喷雾针(1)处于筒体内的开口端与离子聚焦电极(2)同轴,于离子聚焦电极(2)左端的圆柱侧壁上设置用于鞘流气引入的进气口(6),进气口(6)与离子聚焦电极(2)的轴向通孔A相连通,于筒体内部的左侧半球状底面上开设有作为出气口(7)的通孔;于筒状离子聚焦电极(2)内设有二个相互间隔、平行放置的、中部带通孔的平板状喷雾对电极(3)和场极化电极(4),喷雾对电极(3)和场极化电极(4)板体表面与筒体轴线相垂直,喷雾对电极(3)位于毛细管喷雾针(1)和场极化电极(4)之间,于喷雾对电极(3)和场极化电极(4)中部通孔处均设置有可通过离子的片状金属栅网,喷雾对电极(3)和场极化电极(4)中部的通孔与毛细管喷雾针(1)同轴;通孔轴线垂直于片状栅网表面;喷雾对电极(3)和场极化电极(4)的板体四周边缘与离子聚焦电极(2)内壁面分别通过环状绝缘体密闭连接。 |
IPC信息
|
|||
---|---|---|---|
IPC主分类号
|
H01J49/16 | ||
H 电学
H01 基本电气元件 H01J 放电管或放电灯 H01J49/16 用表面电离的,如场致发射、热发射或光电发射〔3〕 |
法律状态信息
|
|||||
---|---|---|---|---|---|
法律状态公告日
|
20220218 |
法律状态
|
公开 | 法律状态信息 |
CN202111402695 20220218 公开 公开
|
代理信息
|
|||
---|---|---|---|
代理机构名称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姓名
|
马驰 |